• slider image 74
:::
分享 國教輔導團 - 其他 | 2012-04-03 | 點閱數: 1163

 

  • 作者:王道維(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自從宣布十二年國教的政策以來,社會上爭議最多的是關於明星高中免試名額的問題。然而,從大學教育的角度來看,目前高中教育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學生的程度,而是失去最基本的「學習的動機」!

    自從宣布十二年國教的政策以來,社會上爭議最多的是關於明星高中免試名額的問題,直接觸動到台灣教育中最敏感的神經。而這些爭議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對高中教育在國家整體發展中應有的定位並未有共識。

    在大多數家長心中,所謂的「優質高中」是那些升學率極高的「明星高中」。原因不外乎是希望藉由同儕間的學習風氣或老師的嚴加管教來幫助學生進入熱門的大學科系。這也是許多明星高中校長反對增加免試名額的主要原因。表面上看,這好像是一個理想單純的學習環境,但其實卻是獨尊考試下的偏狹選項,更別提其中許多學生可能只是因為家境優渥,從小被逼著補習才得以進入。所以這最後所牽涉到的是社會公義的問題,與國民教育本質所希望達到的「促進社會階級流動」背道而馳。

    此外,高中是脫離國中青春期的混亂而進入自我價值認同的時期。在同質性過高的高中受教比較容易以為自己就屬於某種階層,因而對社會上更多其他背景的人事物也失去同理能力,並且延伸到大學與畢業後的工作態度與待人接物。其實多數人的潛能才剛剛開始發揮,實在不宜過早就因為以前的學業表現而決定個人未來的方向。

    從大學教育的角度來看,目前高中教育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學生的程度,而是失去最基本的「學習的動機」!大學與高中最大的不同,不是在於學習內容的深淺,而是在於學習主體性的轉移:從教師提供一個標準答案式的「知識」轉變為需要學生主動追求的「學問」。學生的主動性越少,所得到的學問也越少。反之學生越主動積極的學習,在大學裡得到的就越多。

    目前的情形是,我們的學生從國中開始就把讀書作為進入高中與大學的「工具」(許多高三生在拼到理想的學測後就放任高三下的學習),因而主動學習的胃口在青少年期間就被搞壞。這使得他們在進入大學選課時,主要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得到更多的知識,而是如何選到輕鬆有趣的科目;更別說遲到早退、作業抄襲與靠補習班來考研究所的奇怪現象。而這也是我們學生在高中以前的表現看似還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到了大學就落後許多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個人雖贊成擴大明星高中的免試名額,但並非為了消滅明星高中或爭取假性的教育平等。而是希望藉此先釋放國中教育回歸正軌,並且藉由學生背景、才能與性向的多元化環境而讓學生體會到不同人所擁有的獨特價值,並開始負起自己作為學習主體的責任。這是我個人認為高中教育應有的定位。

    當然,增加免試名額與學生背景的多元化的確可能使高中老師在授課時不容易拿捏,因此在學校內有某種層度的分班(特色班級)或因材施教的方式是無法避免的。

    所以需要加強不同類型的學生在不同教育方式之間的流動性,並發展更合適的評量機制與小班化教學,才能讓多數學生感受到入學前與畢業後因為不同主動學習心態而有的不同影響。能夠作到這樣的學校,才算是真正「培養」(而非單純接收)優秀學生的「優質高中」。也許這些學校後來的「考試成績」會比較不如目前背景單純的明星高中,但從大學教育與更長遠的社會人才培養來看,我們對前者還是會有更多的期待。

  • :::

    系統管理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