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之華 出處:親子天下
教育改革已過了十多年,
如今我們仍以背、默、記這樣最保守的方式在考核孩子?
如果不鼓勵孩子表達整理過的知識,
那創意的因子,又怎麼啟發呢?
大女兒正在訂正的國文考題是:
吾愛吾師,吾更愛___ ___ 。
答:真理
___ ___是沒有畢業的學校。
答:人生
女兒第二題寫下的答案是:「知識」,我打心底讚佩孩子。即使女兒寫的不符合「標準答案」,我仍認為她答得合情合理;因為考題並未註明是誰的名言,卻要求學生填入一字不差的「標準答案」,邏輯何在?
我們的學校考試,是在確定孩子是否有「讀書」,卻從來不問孩子的思想,而這裡的「書」指的不過是課本、講義裡的白紙黑字而已。只有硬背、寫出「對的答案」才拿得到分數,至於孩子能否將所學的知識融入周遭見聞,根本不重要。
四月的某週六,我受邀到全國家長團體的守護志工培訓演講,當天我的主題是以「愛你一輩子」的「輩」(背) 字為主軸,就是希望能讓孩子們「背書少一點」,多培養終身喜愛學習、靈活有創意的能力。
我在演講的簡報裡介紹了女兒小六時在北歐的社會科考題:
「請以實例說明希臘的科學發展歷史,以及為什麼當時的希臘思想家和先前時代的人物有所不同。」請務必舉出實例,才能獲得給分;並且請以你所閱讀過的書本內容與課堂上的討論做為答題基礎。
這是兩大申論題中的一題,學生可以二選一作答;它佔了百分裡的六十分,也就是這類開放性、思考性的題目,取代了封閉式、標準答案至上的僵固考試法。
女兒在芬蘭七年級時的社會考題,也有二選一的申論題:
「請詳細說明埃及法老王阿蒙霍特普四世( Amenhotep ≥)想要進行的改革是什麼?而他是以什麼方式,以及為什麼要進行如此激烈的改革?」
「請詳細說明為什麼埃及人要建造金字塔?」
女兒選擇第二題,並洋洋灑灑寫了一頁半的 A4 紙,來說明建造金字塔的原因,還畫圖輔助說明;老師很大方的給了她這一題滿分。
孩子看到我在翻閱這些考題之際,拿起她曾經寫下的考卷說:「唉,我們以前都是考這樣的題目,媽咪,你知道我多麼喜歡這樣的考題嗎?可是,在台灣,真的都只能背誦和寫下標準答案,很難有機會表達自己整理過的思想。」
為什麼會這樣呢?她和我都提出了同樣的問題……
我們的教育思維,在歷經十多年來的改革之後,仍以背、默、記這樣最保守、因循的方式在教導、考核孩子?如果連鼓勵、培養孩子表達消化整理過的知識都不願意,那創意的因子,又怎麼啟發呢?
如果孩子們今天能寫上整張 A4 紙的申論型答案的話,我們應該就不用擔心他們的作文能力了。因為語文能力的培養,不再局限於國文課,而是無所不在的擴展到各科目之中,孩子必須學習多元的表達。因此,考試除了可以練習運用文字之外,還可以展現孩子的思想與見解。
拿著幾本書苦讀、畫重點,不應是學習的唯一方式。在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孩子只要在鍵盤、滑鼠上運指,就可獲得連篇累牘的各類知識;因此他們需要具備的是:廣泛閱讀、不斷思索、分析整合、提出見解等能力。
只有具備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的學習才會永不間斷;而融合、累積、啟發的求知之路,是更無限寬廣的。
一位孩子就讀台北著名私立學校的朋友跟我說,九歲兒子在考試前兩週,校方不准孩子去學校圖書館。我聽得瞠目結舌,除了因為孩子才如此年幼就得被迫在考前與圖書館「分隔」之外,更因為分數與考試,竟已如此有形無形的窄化了學習的視野。
我的芬蘭朋友驚歎的說:不是應該考試到了,才更需要去圖書館嗎?
他們的反應我很明瞭,芬蘭學生是在考前更加倍的去圖書館蒐閱不同的資料,因為他們從很小就開始考申論題,日積月累下來,已經讀了一本又一本各式的課外讀物;反觀我們的孩子,可能到了青春期的尾巴,都還在苦苦一字不漏的背誦著標準答案。芬蘭的中學生每天多方閱讀一、兩個小時的「正常作息」,竟成了我們中學生望塵莫及的「讀課外書的樂趣」。
這其中的差別何在?它將是影響孩子未來思考力能否生根、發芽的關鍵!更深遠來說,它更會影響國家的整體國力,以及新一代的創造力,甚至是未來的國內生產毛額( GDP )。
親愛的父母,所有你我曾經走過的艱苦學習之路,不一定非得複製在下一代身上不可。時代一直在進步,我們卻還執意以古舊、老氣的方式教導孩子,以為這樣「打造」出來的學生才是最優異、最具「競爭力」的!
我們真的需要好好思考,孩子的力氣是否都被教育體系用錯地方了?他們要面對的未來,是知識、創意開拓的時代,我們過往的「工業時代」早已被新時代跨越了。在「知識時代」來臨之際,教育的思維和方法,需要你我一起翻新啊!